首 页>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>作品赏析>文学天地

秋 收(外三篇)

作者:罗俊士文章来源:发布是时间:2019-12-19 10:05字体大小:【

秋渐深,最近每到黄昏,雾就会落下来。这悬浮于低处的水汽,氤氲,弥漫,朦朦胧胧,仿佛一万双素手,将庄稼叶子洗戳得干干净净,一尘不挂。早晨,雾还是那么黏稠,迟迟不肯消散。临近中午,微风频频吹拂,浓雾随风飘飞,太阳高照,庄稼们才坦露出成熟的面目。

我看见,大豆角饱满,内部的豆粒直想爆裂,逃出闺房。绿豆角与豇豆角也密匝匝、鼓囊囊的。一只花喜鹊站在豆棵上,叫声婉转、悠长,仿佛在呼唤作田人前来收割。

红薯和花生,都该刨了。大头白菜不用刨,而是先用手扳倒,然后麻利装进柳筐,搬回家,储存进地窖里。萝卜不叫刨,叫出萝卜。铁锨插进去,一摁锨把,萝卜就出来了,白萝卜白,红萝卜红,一个个光溜溜、水灵灵的。

谷穗沉甸甸的,连带着谷秆越来越弯,弯成老朽的姿势,仿佛一群寡言的人,他们的沉默是黄金。谷子最怕麻雀啄食,这些年来,谷地越来越少,但好多人爱吃小米,所以承包地里还会小面积种谷子。当然要采取措施,比如有的用塑料网把谷穗罩住,有的在谷垄间插好多稻草人。麻雀争不过人,谷子照常丰收。

高粱穗膨大,红火火的,虽然压累了茎秆,但仍然高高在上。玉米樱幻变成褐色时,意味着包皮内的玉米粒变得硬实,玉米棒子渐渐沉重。

玉米叶接近干枯,就该收获玉米了。以前,作田人习惯人工掰玉米穗,现在奔小康了,都使用起了掰玉米机,附带还可以粉碎玉米秸秆。

将玉米穗拉进家后,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晾晒风干。有人把好多连带着玉米皮的穗子悬挂在树身或枝杈上,形如肥壮的宝塔。大多是把揪掉皮的玉米穗摊在水泥地面上,或垒砌在铁架上。基于夜晚和早晨雾气忒大,好多人都会用塑料布把玉米穗蒙住,待浓雾消散再揭开。玉米穗被风透晒干,就可以脱粒出售了,钞票拿到手,心内那块石头才算砰然落地。

红薯甜

红薯苗长出来后,很快就会抽出一条条秧,曲里拐弯爬动得很长。秧梗遇土就吐须扎根,所以,每隔十天半月,就得翻一次秧。翻秧也简单,无非让每条秧挪挪地方。窑土渐渐膨大,裂纹,裂缝,缝隙里,绛红色的红薯皮清晰可见。

红薯是高产作物,刨出后储存于地窖或红薯井,煮或蒸,能吃到次年三月。大部分红薯是要加工粉碎,兜出粉芡,漏粉条晒干,能吃好几年。家家炖菜时,都爱放进一些粉条,猪肉炖粉条白菜,人人爱吃,那“滋溜滋溜”吸吮粉条的声音,犹如在开音乐会。

至今,有人仍学生产队时代,烧红薯。挑拣些小块红薯,抱一堆柴火——玉米杆、高粱杆、谷杆、豆秸等,火点着了,秸秆哔哔啵啵燃烧,火堆里的红薯渐渐有了动静,那动静就是,甜腻的味道随风飘飞,蔓延得哪儿哪儿都是。柴火灭了,柴灰尚热,等一会儿才用铁锨翻搅,露出焖熟的红薯,拿一块,撕去皮,大嚼特嚼起来。

有时不用箅子蒸、水锅煮,而是在熬小米饭时,拿一块红薯洗净,刮光皮,切成铜钱那么薄的片,煮进饭锅,这叫“红薯饭”,吃了这顿,下顿还想吃,似乎没有吃够的时候。

即便在暑天,也有卖烤红薯的,我每次去赶集,总要买一块、两块,以解口馋。烤红薯的气味甜满街,那叫卖声也甜人:“烤红薯!甜倒牙的烤红薯!快来买嘞!”

花生香

那年,我村四个生产队都种起了花生。不种不中,公社分派下花生果征购任务,必须保质保量完成。恰逢天旱,花生果收成不好,队里没分给社员,人们只能眼巴巴瞅着,咕咚咕咚吞咽口水。

下年收成好,我家分了半布袋花生果。娘变着法儿做,不仅炒花生果,还煮花生米饭。听别人说油炸花生米加盐或糖搅拌很好吃,娘也照着做。爷爷牙口不好,娘特地为他做花生盐,就是把花生米炒熟捣碎,把生盐也炒熟,和碎花生搅拌在一起,让爷爷捏着吃,或用窝头沾着吃,爷爷乐得满脸都是笑,胡子一撅一翘的。

回头再说花生拔出后,会集中到轧实的土场上,把花生秧颠倒过来晾晒。待花生果晒至八成干,择出花生果,继续晾晒几天,才装车往粮站送。

那晚轮到我和靳黑丑看场,靳黑丑指使我择花生。择了半簸箕,我问他:“够不?”他说:“差得多。”就接着择,择了冒冒尖尖一簸箕。靳黑丑把那些已经晒干的空花生秧拢成堆,点火。待火着旺,倒进去小半簸箕花生,用毒火埋住,翻搅一会儿,又埋住。灰烬由红变暗,花生的香味泛出来,就可以刨着吃了。

也许烧得太多,我吃得肚子发胀,总算吃完了。我那么可着劲儿吃,是怕留下证据,队长见了会批评的。却没料到,傍明听见上工钟响,靳黑丑把我叫起来,钻出庵子,又拢一堆火,把剩余的大半簸箕花生果全倒了进去。香味四溢时,社员们进地了,争先恐后扑向灰堆。

说来也怪,之后我不咋馋花生了,八成与那晚暴吃有关,伤胃了。看来,吃好东西也得适度,适可而止。

煮毛豆

“中秋夜,圆月/悬挂起银色的思念/娘把虔诚摆上供桌/摆上老少三代默默的夙愿/弟弟紧盯着托盘里/散飞五香味的煮毛豆/儿时的一幕/嵌印在心灵的底片……”这首《中秋》是我写于青年时期,发表在《河北日报》“布谷”版。有位诗友如是说:“这首诗贵在三个字,煮毛豆……”他是城市人,打小就没吃过煮毛豆,觉得稀奇,才有赞誉之词。

顾名思义,毛豆出自大豆。仲秋时节,最适合煮毛豆,豆荚内的豆粒软软的,盐水加花椒煮就,味香津口。中秋节,家家户户的供桌上,都会摆上月饼、苹果、鸭梨、红枣,还有煮毛豆。可那年的煮毛豆太少,才挤出几粒就没得吃了。这要怪我那队长爹,下午收工时,一群女社员嘟嘟囔囔,都想拔些豆秧回家给子女煮毛豆,把我爹嘟囔火了,干脆发话,一家只许拔一棵。那群女社员改为笑骂,各自挟一棵豆秧,各奔各家。似乎,供桌上少了煮毛豆,中秋节就不够圆满。

我爷爷常年看菜园子,只要他在,没人敢去偷菜。队里响应上级号召,一律种高粱,我爷爷别出心裁,居然在菜地里的茅屋旁撒下几垄大豆。临近中秋节,麻烦来了,陆续有人找他,要拔豆秧,还理由凿凿:“大豆长在队里地上,不能归你家独有,得归大家共有。”一传十,十传百,都知道我爷爷理亏词穷,都蜂拥而来,不一会儿,就把豆秧拔个精光。让我爷爷预料不到的是,我家也有了豆秧,是那些得了便宜的邻居们送来的,有十几棵,这晚的煮毛豆,我吃得最为过瘾。爷爷瞅着我的吃相,乐哈哈的,眉眼里全是笑,因为他的善意,有了回报。

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,家家户户会种一畦大豆,或许就为中秋节能吃到煮毛豆,让天上的大月亮高兴。

白驹过隙,三十年后,我家老娘患痴呆症。有一天,我往她屋内搁了四个小塑料盆,一个盆里是杂豆,让她坐在小马扎上,按颜色往另三个空塑料盆里分拣豆子,这是给她找活儿干,有活儿干她就不胡喊乱叫了。傍晚,我从县城回来,见老娘正坐在小马扎上痴笑,问她笑啥,她不语,仍笑个不住。让我疑惑不解的是,那四个小塑料盆空空如也。转年开春才揭开谜底,我家院里那片空地里,长出几垄豆苗,煞是喜人。

这年中秋夜的月亮,似乎比往年更圆润、皎洁、璀璨夺目,星星也亮晶晶,光闪闪的。供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贡品,尤其是那三堆喷香扑鼻的黄豆角、黑豆角、青豆角,特显眼。老娘因心脑严重衰竭,于前年11月25日不治而亡。此刻,我恍惚看到,老娘面对自个儿种出的毛豆,嘿嘿嘿嘿直乐。我心里一酸,潸然泪下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