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>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>作品赏析>文学天地

山乡——时空寓言

——论李茂询的散文集《瞬时玄灵》

作者:周龙田文章来源:发布是时间:2019-11-18 15:49字体大小:【

散文是一种最具个性、最能体现作家人格精神的文体。要表达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对世界、自然的独特感受。李茂询的散文极具个性,山乡不再是大自然的物象,而是变成了叙述的语言,穿越了时空,写出了自己心灵深处的乡景、乡风、乡情。

在追忆自己青春年华的时候,故乡的山山水水无不充满灵性,显露出迷人的风致。作者年轻时生活过的家乡梅子铺最是神奇。《月亮坝》(安康梅子铺)写出故乡的神奇绚丽。“月河暴涨挟泥而下时在这里倏地受到阻滞,淤泥便在此沉积,千百年如此,就有了月亮坝。关山如月,月河如弦,半月形中纳一片良田,让人得以滋养生息。”可是如此美好之地,过去常遭水灾天灾祸害,月坝人穷得叮当响。自从此地通了阳安线和安康到石泉二级公路以后,美好生活就开了头。种水稻,养牲畜,回汉和睦相处,日子变得甜蜜。此地不出官人,生性喜欢平淡,民风淳朴。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拥有“博士”级的风景。《秋行棋盘村》此村“农屋为青堂瓦舍,院内树青竹绿。房前的田,种麦种稻;屋后的地,育果植桑。田地里有男女正在耕作,菜地上红衣青衣,黑发白发,一人挥锄,一人俯拾。秋天的阳光,格外宁静。”颇像一处世外桃源。这里桐子密密麻麻,一派丰收景象;这里蝉鸣鸟喧,清脆动听,在山间流荡;这里小桥流水,红砖瓦房,妇女热情大方,极力邀请客人到家小坐。“于是众皆感喟,棋盘村自封山育林后,便如烂漫少女,藏于山闺,不为人知。入其间,则有绝尘俗,去尘嚣,心中尘埃涤荡一尽之感。”显然这里感人的是乡情的清新和浓郁。作者在这里体现了一种“乡村”情结。“乡村”变成了一种鲜活可感的故乡的人和事,渗透着一种人生态度、价值观念,成为一种审美具象。他以自己的判断和良知,将眼光投向日常生活,去书写民间大众的生存状态,写出了生的艰难,生的坚韧,精神的丰满,内心的平静。表现了一种民间情怀。

作者年轻时,离开家乡,来到叶坪的一所小学教书。他把青春和才华献给了大山和乡民。至此他的灵魂就融进了这里的一草一木,沟沟垴垴。《龙湾小记》写到的龙湾,是一条长约15里而没有人烟的小路,作者因为工作在此走过一百多次。他没有写自己的辛苦孤独,没有叹息上天的不公,也没有感到荒凉偏僻,而认为风景这边独好。“每次经过这里,心里都有那种化入仙境的感动。”清水河弯弯曲曲,河水散散漫漫,悠闲自在;大鲵在水中出没,生活的惬意舒适。“白色水道”是一处高约20米的悬岩瀑布,在雨季最为壮观。“水道宽约三五丈。瀑布却不大,又薄又细,有些只闪着些许白光,认真看去,又嬗为一阵阵轻烟,即所说的‘雾觳’。若有山风拂过,瀑又袅袅,成一飞弧。山里人对瀑布激起的水雾有一极形象的称呼,叫他‘贴脸儿水’”。自然的“山泉”水,夏季沁人心脾,凛冽甘甜。用此水做出的豆腐,白嫩细腻,养颜美容。这里还有壳薄肉肥的核桃、香气扑鼻的“七里香”草莓……作者没有被艰苦生活吓到,没有屈服在贫穷的物质生活里,而是发现了山水之美。没有美的心灵,自然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赐予。当一个人为高尚的情怀所鼓舞时,险恶的山水就变成了诗意抒情的对象。这背后就是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的倾慕之情,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。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,他的散文才有了穿透力。

当然作者绝不是仅仅弄弄风月,谈谈山水,满足一时的好奇之心。在心灵的一隅,有自我的追求,特异的个性,能够让他在艰难困苦中,求得生的真谛,不放弃梦想,不为外界俗尘所干扰而安之若素。《庙坪有竹》写山民毁竹林、护竹林、爱竹林。因为竹林就是大山的守护神,保护山地不被大水冲毁。他们利用竹根制作工艺品换钱,改善了生活。他们像青竹一样耿直和坚韧。由此他以《想念竹林》为题,写道:“想念竹林,就是想念那些荷锄植竹、只知劳作的乡民,想念那来自乡间、来自竹林的缕缕清风、丝丝安恬。想念啊那一汪青翠、一片纯情;想念那丛竹林上空撒下来的烂银般的月华和碎金般的阳光。竹们因此清亮而不空寂,明丽而不灼目。我于竹林小坐,万念俱息,体味到的是母爱一般默默地关怀,父爱一般无所不在的呵护。”这是文人品性和民间情怀的交融,显然比古代文人的境界高出一层,也是作者的人格寄托与象征。

他的散文里写的最多的是关于安康的故事。《东关小吃》《安康蒸面》《菜市纪》《戏说杂粮》《五味杂陈说过年》等写的是“吃和穿”。但是吃中有辛酸、有苦涩,有啼笑皆非的故事,更有时代变迁的身影。是一部趣味横生的民间喜剧。《古歌远韵》里主要写安康的民风民俗和趣闻轶事。《安康金漆》写了安康独特的“金漆”。《安康船规船俗钩沉》写的是在汉江边上谋生的船夫们的生活习俗。看似繁琐实则反衬了生活的艰难,包含着对平安生活的渴望和无奈。《陕南养猪风俗》写的是养猪和杀猪。有劳动者的智慧,有劳动者的希望和快乐,生活的眷恋。《安康土陶》写的是安康烧制土陶的历史。这些民间浮世绘,处处写出了乡民们生活的准则和朴素的人生哲理,有浓浓的安康味。是民间生活的生动故事,更是一幅不可缺失的风俗民情人文画卷,体现着作者对乡村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思考与关怀。

李茂询的散文雅致清淡,自然圆润。这是他有意为之(当然有些篇章有文辞高古损害其意的现象)。《细雨霏霏稻草街》(安康与平利交界之处)不变的人情就像细雨一样滋润人心。“云层像一只白嫩柔软的手,轻轻地,轻轻地,将稻草街四周的山山岭岭捂着掖着。那柔荑濡湿得像从街后的溪水中刚刚拿起,向周围任意一挥,就变成了绵绵细雨,一忽儿,一忽儿,霏霏细雨便湿了房子,湿了街道,湿了田畴,湿了树林,湿了路上的小小子(小男孩)的黑头发,湿了街上小姑娘的红衣衫。”轻灵圆润像一幅写意山水画。

点石成金,妙趣横生。也是他散文的亮点。一个红苕(《翻苕藤的女人》《“瓜苕”女人挖苕》),一个洋芋(《我和洋芋有个约会》),把繁重的劳作写成了艺术创造的过程。有菊就像红苕,能在贫瘠地土地上生根发芽,可以跟随儿子女儿到达都市生活却不愿离开,虽被丈夫戏称为瓜苕女人,而其中包含着丈夫对自己独特的爱。特别是“我”,在种洋芋的过程中,跟洋芋来了个约会。才知道洋芋虽来自遥远的美洲,但它不娇贵,耐饥寒,简单朴实是它的特色。真应了“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”。这说的是植物,讲的是生存的哲理。这是艺术的才华,也是一种智慧。

Baidu
map